人民日报谈李嘉诚事件: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2015-09-21 本文章283阅读

导读 |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



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


中国发改委回应媒体“李嘉诚撤资”提问时称,中国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

9月上旬,李嘉诚再次进行“资产大腾挪”,其旗下企业电能实业并入长江基建集团。作为目前李嘉诚商业帝国中唯一在中国境内注册的长和系公司,电能实业与长江基建合并后退市,将意味着李氏长和系企业注册地将全部迁离中国。


连维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并未直接回应或评价李嘉诚公司有关资产运作事宜。不过,他指出,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利益的问题,中国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外商对在中国投资的信心逐步增强。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1-8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9.2%,其中服务业的外来投资增长了20.1%。


人民日报报告官方回应,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


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本文来源: 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关注
一键咨询